心海拾贝(四十)安眠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摘自《大正藏·本缘部·佛本行集經卷第四·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失眠,已成为一个常见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而我国拥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群高达38%。(中国失眠网)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为什么这么多人睡眠不好,原因在哪里?释迦牟尼有解决方案吗?

佛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阿罗毘国祠堂旁,天气极寒,树木凋落。

手阿罗婆的长子出城经行,慢慢来到世尊住处,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一边,问世尊:“不知昨晚善眠乎?”(睡的好吗)

世尊说:“快善眠。” (睡的很好)

长者子问世尊:“如今盛寒,万物凋落,但您坐的是草垫,穿衣极为单薄,为何说快得善眠?”

世尊说:“童子,仔细听,我问你,有一位长者,屋舍坚固,没有风尘,家居齐备,有四位绝色美女,面如桃花,这位长者快得善眠吗?”

长者子答:“有好床铺,快得善眠。”

世尊又问:“如果长者此时起淫欲,缘此欲意,能睡着吗?”

长者子答:“欲意起来,就不得眠了。”

世尊说:“如来已断淫欲,也不会再起。长者子,假如有嗔心、愚痴心起来,能善眠吗?”

长者子答:“不得善眠,因有三毒的缘故。”

世尊说:“如来现已没有此心,断除了三毒的根本。” (摘录改编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聲聞品第二十八·(三)·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世尊提出在入睡前,首先要在心理上从三方面进行调整:一、贪心;二、嗔心;三、痴心。很明显,如果欲望沉重,心中充满愤怒,思绪昏聩,是很难入睡的,只有降低欲望,内心祥和,内心清明,才是安眠的前提。

对现代人来说,心理调整内容还要更多。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家庭、孩子等等事情会让人思绪烦乱、精神亢奋。睡觉时思前想后是普遍现象,这必定会造成失眠,所以,睡前让自己大脑安静下来,不要思考太多事情,才能够很好的调整内心,进入睡眠状态。


timg (52).jpg



除精神以外,身体需要调整吗?需要做一些瑜伽动作吗?

世尊告诉长者子有四种坐:卑坐,天坐,梵坐,佛坐。

所以,童子,如来以佛坐,快得善眠,于中不起淫、怒、痴三毒之心。(摘录改编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聲聞品第二十八·(三)·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佛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打坐,静坐会有助于睡眠,前文已举例讲述,此不赘述,请参看前面文章。(参看《就在今生·缅甸·班迪达大师著》)


现代人的生活和两千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大排档、舞厅、迪吧、酒吧等夜生活是都市人普遍生活方式,胃被填满了食物,咖啡和酒则让精神高度兴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抢夺着人们的眼球……,经云:“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不但睡不好,还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所以,既要刺激,又要安眠,鱼与熊掌兼得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想睡个好觉,就要舍掉一些所谓的“快乐”,这需要自己做出权衡。


记录片《红色通缉》中携款潜逃人员无法安眠,如惊弓之鸟,这反映出安眠是一个系统工程,心安是安眠的重要前提,遵守法律、戒律是对自己的保护,而不是令人讨厌的束缚。

世尊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安眠的框架,很多细节需要自己补充和反思,除非,我们根本不需要安眠。

世尊,真是一位慈悲的长者。


禅思:

怎样才能睡一个好觉呢?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