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拾贝(四十一)相皆虚妄(一)无常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摘自《大正藏·本缘部·佛本行集經卷第四·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相”的世界,天上有太阳、月亮、星辰,地上有大地、山、川、鸟、兽、虫、鱼,但世尊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为什么?

我们认为有相,是源于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规则:一、观察对象是一个整体;二、它不变化;三、心中有相,心外取相。

本篇,先谈第二点,关于变化的问题。


先观察我:头发、指甲每天都在长;皮肤每天都在新生、死亡,形成污垢、头屑;每天都要大小便利;体重早晚会变化;红细胞、白细胞等不断的新生、死亡……,一般情况下,人体会在半年时间内,更新掉身体98%组织的细胞(来源网络)。

再观察我以外的事物:食物会变质、茶叶会发霉、衣服会变旧、家具会失去光泽、汽车会老化、出现故障等等;树木随季节而荣枯、田野时而茂盛、时而荒芜、湖泊会干涸、岩石会风化等等;星球会生成、毁灭;粒子在刹那、刹那衰变……。

假如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去观察万物,可以看到种子瞬间破土而出,化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瞬间枯萎、凋落,归于尘土!万物如水泡忽起忽灭,如影子摇曳不定,如露珠凝结又逝去,如闪电乍现乍灭,如梦境似真还假,如海市蜃楼飘忽不实。经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依靠现代科技,人人都如具备神通(这“神通”局限于我们科技水平),依此观察我及我的世界,可以轻松现量发现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中!没有一物能逃脱此规律,佛法将其称为无常!


希腊古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恩格斯评价:“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百度百科)这是西方人对无常的一种朴素表述。


百姓对无常无法理解,就具象了两位传说中的索命大鬼黑白无常,他们实际寓意着白天、黑夜的交替运转,生命在白天、黑夜的不断变化中消逝。

百姓对无常的恐惧是源于对它的误解,当习惯看待事物的基点是“好的”、“美的”、“繁华的”,它变坏了、凋零了、消失了,就归罪于无常,认为它是负面的、消极的、恐怖的、带有死亡气息的;如果某件事的起点是“不好的”、“坏的”,它转变好了不也是无常的作用吗?所以,无常本身并没有好、不好之分,它只是说明一个规律——变化永恒。


有人“崩溃”,是因为缺乏无常观,他(她)从未认识到一切都变;有人痛苦,也因缺乏无常观,他(她)对事物有着坚固的执着,认为它永不会毁坏;有人绝望,还是因为缺乏无常观,他(她)不知谷底意味着反弹。

如果有了无常的训练,看待任何事物、事业、乃至死亡,都会淡然处之,如同手握流沙,最终都会慢慢流逝。如果有一点点概率论知识,也会知道,极小概率事件不代表不发生,而是无限延长时间以后都会发生。

无常.jpg


无常和相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无常作用下,每一秒、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亿分之一秒、亿亿分之一秒……,万物都在变,如果一变一相,一秒就亿亿相。我们现在所说的相,是模糊了亿亿差别相以后,所说的一个不变的假设相——假相。而一变一相这个提法,是在时间固定的基础上来谈,如果时间再细分,就不是一变,而是千变、万变了,那么相,就根本不可得了!——无相!

由此看出,所谓的概念是建立在一个相对不变相的基础上,人与人是在此基础上用概念沟通和交流的,我们在使用概念时,忘记了相的变化,以为概念所描述的相是不变的,于是我们被概念蒙蔽了,被相蒙蔽了。相不可得,概念亦不可得,概念也是相。所以世尊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因无常,我们看万物在变,这是胜义谛,也可以因无常,看万物不变,这是俗义谛。

假设有一物体一秒一变,以我们肉眼是能观察到的,我们几乎无法去定义它的相。假设我们的寿命是亿分之一秒,那么,一秒就是我们寿命的一忆倍,极为漫长,这个一秒一变的相对于我们来说,就如金刚石一般,是极为坚固的不变相了。如果需要,我们是可以给亿分之一秒变化的物体下一个一个定义的,它是某个“态”。

我们衡量一个事物变化的快慢是以我们寿命为基准的,我们看待一个事物的相也与我们寿命长短、地球时空相关。


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释迦牟尼是如何发现这个真理的呢?

(未完待续)


禅思:

事物有相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