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摘自《大正藏·本缘部·佛本行集經卷第四·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本期讨论第一个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规则:“观察对象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合相。
从孩提时候开始,我们就习惯用一个整体来分辨物体,如:一双筷子、一碗饭、一张桌子、一个苹果、一朵花、一栋楼、一辆车、一座山、一条河、一幅画、……。一个,就是整体观。随着长大,大家习以为常,也就无人再去质疑曾接受过的整体观的教育,但果真如此吗?
一幅精美的唐卡是画师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才能完成。假设一幅唐卡需要一千万笔画完,那么,我们所看的这幅画,是看其中的一笔,还是看一千万笔?如果是看其中的一笔,那就不是一幅画!如果是同时看一千万笔,应是一千万种不同的色彩和线条,同样不是一幅画!
手机几乎是人人必备使用的物品,但仔细分析,并没有一部所谓的手机存在。手机,分为外壳、屏幕、摄像头、扩音设备、麦克风、灯、电池、主板等设备,主板又由CPU、内存、声卡、显卡、存储器、线路板等集成,再细分就是电容、电阻等成千上万个部件。如果将手机置于左侧,一个一个拆下来的手机部件,置于右侧,在这个过程中,是左边即将被拆解的称为手机?还是右边已拆解的零件称为手机?还是它们合起来称为手机呢?
当拆为一堆零件,并没有一个手机实体存在,而在拆解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区分,到底哪一刻,手机不再称为手机?实际上,这个难题不是区分手机哪一时刻不再是手机产生的,而是我们拿着手机时,就错误的认为有一手机存在,直到细微分析时才发现了问题!这也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察觉到手机是没有一个整体的“手机相”的。
如果这样去分析下去,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能称为“整体”的存在。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严肃的物理问题——有没有最小粒子?假如存在最小粒子,就存在一个整体相——一合相。因为不可分,就有一个坚固的“相”了。
经云:“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什么是“不可说”呢?据华严经讲述,它是一个数字,比颠倒、无尽、无我、阿僧祇、无量、无边、不可数、不可思、不可量还要大的一个数字,用现代数学解释,这个数字接近无穷大∞。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一个物体,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都包含着“不可说”数量的层级,也就是说,释迦牟尼认为,不存在最小粒子,但人们都贪著于要分清楚粒子层级这件事。
据经文定义,“不可说”,等于10^(7*2^119),也就是10的7乘2的119次方,约为10^(4.65229798*10^36)。(参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第二十五·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这个数字有多大呢?
据科学家推算,宇宙年龄约1400亿年(1.4*10^11)(来源网络,一说138亿年,此处取最大值),假设我们的寿命是宇宙年龄的1400亿倍,为1.96*10^22年,约为10^23年。将年(一年有3.1536*10^7秒,约为10^8秒)尽化为秒,再将秒化为年,再将年化为秒,这样反复运算10^23次,则我们年龄为10^23*10^8(10^23),约为10^(8*10^23)秒,以此作为我们的年龄,称为超宇宙年龄,这与“不可说”相比,还小的很。
世界目前最快的超算速度是每秒百亿亿次(10^18次/秒),假设我们的超算是目前超算速度的百亿亿倍,则为10^36次/秒。
如果我们以每秒10^36次速度运算,每次运算都能发现10^36层粒子结构,则每秒能发现10^72层粒子结构,这样不眠、不休,一刻不停的运算超宇宙年龄10^(8*10^23)秒,则会发现10^(8*10^23)*10^36*10^36层的粒子结构,约为10^(8*10^23)层,那么,所发现的这样庞大的粒子结构数量,与不可说10^(4.65229798*10^36)数量相比,还不及其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亿万分之一!
如果从宇宙开始计数为1,银河系记为2,太阳系记为3,太阳记为4,山计为5,石头记为6,分子计数为7,原子计数为8,质子、中子计数为9,那么分解到目前已知最小粒子夸克,计数不超过10,与10^(4.65229798*10^36)的数字比较,还不如萤火与太阳的对比,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最小粒子探索还处于原始的蒙昧状态。
即便我们发现了这样多的粒子层级,以我们百年的寿命,一刻不停的以每秒10^36的速度去说,也根本说不完,就算以超宇宙年龄也说不完,在这期间,宇宙已经不知毁灭多少次了!所以,“不可说”这个数字是真的不可说吧!
世尊曾讲过一个比喻:有人身中毒箭,受极大苦,不去拔箭医治,反而思惟,我应先知医生是谁,怎么医治,弓箭如何做,为木、为竹、为筋、为丝,但他并未知道他所要知道的内容,就丢掉了性命。(参看《中阿含经·卷第六十·二二一·中阿含例品箭喻經第十·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所以世尊才感叹:“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吧!
我们现在还无法证实释迦牟尼关于粒子存在天文数字结构这个惊人的论断,在2500年前,人类科技还未探索到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等结构时,也与现在一样无法证实释迦牟尼的观察与发现,但依靠科技进步,逐步证明了2500年前释迦牟尼对宇宙、微观世界的表述是正确的。所以,今天,我们又怎能轻易否定释迦牟尼,认为他关于宏观、微观世界的论述是错误的呢?
如果不存在最小粒子,任何已知物体皆是聚合而成,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整体相——“一合相”了,所以,世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是我们应有的科学宇宙观吧!
应该说,释迦牟尼是一位具有超越人类经验的超级科学家!
禅思:
释迦牟尼如何观察到的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