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摘自《大正藏·本缘部·佛本行集經卷第四·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色即是空,出自唐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色,色有色彩、容貌(姿色)、质量(足色、成色)、色欲(男女)、天色(月色)、声音(音色)、生气(勃然变色)、骰子(色子)、颜色剥落(掉色、褪色)等含义。韩国有部三级片,取名就是《色即是空》,片名中的色,是男女、色情之意,这很容易让不了解佛法的人产生极大的误解,误认为心经中的色,就是指男女、色情!其实,如果将心经中的色与经文后面的受、想、行、识联系起来看,就知道它是五蕴之一,是指物质的意思。
再说空,世俗中的空有空气、空间、天空、空虚(精神)、空头(股市)、贫穷(空乏)、空腹、空话、寂静(空寂)、空架子、空间站、空降、空军、空投、空难、空手道、空调、空穴来风、空中楼阁、空缺(职位、名额)、时间(空暇、抽空来一趟)、空门(佛法)等等,佛法中的空有“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等诸多名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一·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到底是哪一个空呢?
先说“空间”这个空。
任何物质都有其自身特点,如:土有坚硬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流动性等等,我们使用物质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的是它的承载性——“空间特性”,很多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把这个“空间特性”认为是“空”的,“空性”的。
例如:一只空碗,一间空房屋,一个空心的轴承等等,都是利用泥土、砖瓦、金属制造了一个“空间”,以便为我所使用。反之,如果没有了这个空间,一只实心碗,一个填满了水泥的房间,一个实心的轴承,就失去它使用的价值了。
老子对这个辩证关系有过阐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注1)
老子所说的无,类似于我们此处所说的空间。
从这个色与空间的关系来说,空间是色产生的,没有了色,碗里的空、房间里的空、轴承里的空也就消失了,因为有了色,才会产生上述之空,但色和空两者在这个解释下是独立的,色是色,空是空,不但如此,还会引发下述的问题。
空间的特点,是可以度量,因为可度量,就出现了大小、美丑、高下、贵贱、对立……,有了对立,所有的二元法就立即全部产生了,空就不再是绝对的统一。
例如:房屋销售,大空房子,价格更高,小空房子,价格更低,空间是以价值衡量的,集装箱、货船、载货汽车等也都以其容量、空间而区分,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
再进一步说,如果色产生了空间还勉强说的通,经文“空即是色,空不异色”用“空间”就不太好解释了。
从形成空间色法材质看,木头、砖、水泥都可以产生空间(色即是空),但反过来,“空间”不能反推“空间”就是木头、砖、水泥之类的色法,如果能反推过去——空(空间)即是色,那么,所有的色法——木头、砖、水泥就是一类物质了,这明显不成立。
从形成“空间”的形态看,空间形态各异,大小亦不同,所以,形成空间的色法大小、形态也不同,从“空间”反推色法形态相同——“空即是色”,也明显不能成立。
如果,“空间”并非特指某一色法所成,而是泛指一切色法,那么,没有色法,空间也同样存在,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空旷的田野、飞机所飞过的天空、宇宙的空间,都并非某色法所成。
所以,将空理解为“空间”,对于粗浅了解经文没有问题,但这样的理解,似乎并不能完美、圆满的解释经文的“空”。
“空”似乎并非“空间”之意!
注1:
三十根辐条制造车轮,当中空间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车的作用。用泥土烧的器皿,当中空无所有,所以有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空无所有,所以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为我所用。
禅思:
这与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呢?